三夏大忙,农事当头。
清晨天蒙蒙亮,72岁的向运权扛起锄头往自家7亩水田赶去查看水位,因为县里的农机服务队要来帮他插秧。依靠农机下田,2小时不到,田里就插满了绿油油的秧苗,向运权一年之中的头等大事也终于有了着落。
向运权是铜仁市玉屏自治县田坪镇田冲村人,提起种粮,脸上满是自豪,“没想到以前我们抠泥巴解决温饱,现在靠种粮种出了个‘亿元村’。大米加工厂开到家门口,种植、管理、收割、销售都有服务队来帮忙,双手解放了,种粮轻松了,收入也提高了。”
(资料图片)
农为政本,食乃民天。田冲村坚持“百十二行,庄稼为强”的理念,从田里寻出路谋发展,不断转变经营方式,大力培育经营主体,健全粮食全产业链条,构建销售网络和品牌体系,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,助推农业现代化发展。2022年,田冲村凭借水稻主导产业入选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亿元村、全国“一村一品”示范村,进一步激发县域农业产业经济发展活力。
玉屏自治县水稻种植基地。玉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供图
强龙头 做示范 转变经营方式 打破种粮低效难题
端午刚过,田冲村的贵州振兴米业有限公司上下仍忙碌不停。在大米加工厂房发货运输车间,华北区、华东区、华南区……一袋袋简装、精装大米就位待发,10多名工人正在搬运装车,每天有10多吨大米运往全国各地。
“这一批大米是发往东莞的。去年,我们的有机米成功在大湾区打开市场,建立了稳定的供应渠道。接下来还要处理湖南、四川等地的订单。”贵州振兴米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杨必清介绍,“今年粮食市场每斤大米涨了2毛钱,我们的大米品质好,深受青睐。”
贵州振兴米业有限公司大米包装车间内工人正在打包订单大米。吴采丽 摄
田冲村位于玉屏田坪镇西南部,距离镇政府所在地9公里,辖区8个自然村寨,共522户,2145人。曾经,田冲村受制于地理条件,缺少农业灌溉水源,成了县里水稻种植的“差班生”。上世纪70年代末,种粮要靠10公里外的罗家寨水电站发电提灌。那时,田冲村一带种出的大米产量低但品质好,口感香甜,逐渐积累了不错的口碑。
“过去种粮规模小、散、乱,抗风险能力弱,难以满足和应对市场,单打独斗的小农生产成了制约瓶颈,田坪镇种粮优势激发不出来。”田坪镇镇长姚凯说,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粮食增产、农业增效的重要力量,培育和引进一批经营主体必不可少。
贵州振兴米业有限公司。公司供图
2013年,玉屏从湖南芷江引进资深粮食经营民企,注册投资1200万元,成立贵州振兴米业有限公司,落户田冲村,建立13万平方米的大米加工厂,配备精米自动生产线,年产能5万吨。建设种植、收购、生产、销售一体化全产业链公司,以粮食加工和销售为核心,走粮食生产市场化、产业化之路。
近年来,田冲村在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下,田冲村成了全县大米加工交易集聚地,实现优质稻年交易量超16000吨,交易额超5000万元,疏通了全县大米生产销售堵点,玉屏大米卖到了全国各地。瞄准市场需求靶向,转变经营方式,田冲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。
玉屏自治县田坪镇航拍图。玉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供图
农机下田节本增效 农二代带领“银发大军”挑起“金扁担”
“现在种粮是个好行当,过去我家里一亩地还刨不出100斤谷子。去年我承包种植的120余亩水稻,年产量14.4万斤,收益23万元。”田冲村水稻种植大户吴崇平算着丰收账,“除了水稻还种油菜,双倍增收。如今种粮还能享受各种政策‘大礼包’,良种免费、农资补贴、农机购置补贴、农田改造补贴……还可以给农机队‘下单’要服务,大大节约了生产成本,提升了效率。”
4年前,吴崇平跟着公司种粮,现成了村里种粮主力军,家里配备了5、6台微型农机,每年带动60多个劳动力就业。种了30多年地,44岁的“农二代”吴崇平没想过如今也能靠种地赚钱。今年他又拓展种植了十几亩。
玉屏自治县供农农机合作社为村民开展农机插秧服务。田永光 摄
党的十八大以来,党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举措,要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,让种粮农民有钱挣、得实惠,日子越过越好。
“以二产大米加工倒逼水稻种植规范化、规模化、集约化、精细化,提升优质粮食生产供给能力,延长产业链条是关键。”杨必清介绍,通过“公司+合作社+农户”组织方式,统一种子、管理、服务、回收,公司与田冲村、玉露村、金竹村、彰坪村、迷路村等5个村建设“绿色有机”优质稻种植基地,并以高于市场价10%-15%价格与农户签订收购合同,发展订单农业,调动农户种粮积极性,成功带动3000余户农户参与粮食种植,户均增收1200元。
玉屏自治县育秧大棚产业链条。田永光 摄
为种粮节本增效,让粮农有钱可赚。近年来,玉屏严把粮食安全大关,从粮食稳产农户增收下功夫,全面实施农田基础设施升级建设行动,进行田地土壤改良,补齐田间灌排设施短板;全面推行农机社会化服务,提升农田机耕率;加强农技培育与指导,培育新农人、家庭农场、种植大户,壮大粮食产业经营主体,补齐粮食育苗、种植、加工、销售等全产业链条短板。
田成方,路成网,旱能浇,涝能排。从春耕到秋收,天上飞,地上跑,无人机植保,铁牛大显身手,越来越多高科技农技装备驻扎田间。水稻育苗、种植示范、生产加工销售等基地串珠成链。
田冲村水稻种植大户吴崇平。吴采丽 摄
在以田冲村为核心的水稻全产业链条发展示范带动下,越来越多像吴崇平这样的“农二代”返乡变身“田保姆”“田管家”,和家乡的“银发大军”扛起了“金扁担”投身粮食生产,在广袤的田野耕耘中国农业现代化。
目前,全县粮食种植面积7.65万亩,参与粮食产业经营主体8家,家庭农场6个,种粮大户3560户,其中,返乡240人;农机合作社9个,覆盖农业生产的耕、种、管、收、储等各个环节,服务群众5800余户,培训农民及农业机械操作手3800余人次。
贵州振兴米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系列大米产品。吴采丽 摄
强市场建品牌 树牢大食物观,和美乡村产兴业旺
产得出卖得掉。近年来,田冲村不断强链、延链、补链条,构建玉屏稻米产品品牌,拓宽市场。
“公司通过精准细分市场,构建产品品牌体系,拓宽销售渠道。”杨必清说,目前,公司注册“侗米坊”商标,相继研发高档优质红米、黑米、香米,打造田坪晚米、贵州籼米等10余款拳头产品,精心培育国家“有机认证”产品,完善不同规格产品包装,推出不断满足市场不同需求的产品。
同时,以东西部协作渠道、代理商、供应链公司、供销社合作线下经营为主,并开启832平台、淘宝、京东、抖音、微信小程序等线上销售模式,带动全县大米、菜油等特色农产品销售。
贵州振兴米业有限公司电商直播销售产品。吴采丽 摄
此外,积极推行良种良法,点土成金。在田冲村、玉露村等村采用稻油轮作,尝试稻鱼、稻蛙生态种养结合,加大技术投入,实现一地多收、亩产增值的同时,保障生态稻米品质。目前,公司采取稻蛙模式建设示范基地100亩,带动355户农户发展订单农业,实现土地亩产值超万元。
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,要树立大食物观,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,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。
如今,田冲村围绕粮食生产主导产业,积极拓展山地特色农业产业,先后引进多元经营主体,发展养猪、精品水果、油茶种植等农业产业,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,带动群众就业增收。
贵州振兴米业有限公司稻蛙生态种养模式示范基地实现双丰收。公司供图
一业兴,百业旺。田冲村党支部书记向万鱼介绍,目前,村里建成年产30万头温氏种猪繁育基地,油茶种植800亩,精品水果种植400亩……多元产业体系格局逐步呈现,2022年,田冲村以水稻主导的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亿元。
今年,田冲村积极融入镇里的侗乡风情小镇旅游景区建设,以党建引领,深入实施人居环境改善工程,打造以水稻油菜种植观光旅游核心路线,促进农旅深度融合发展,拓展增收渠道。玉屏先后被评为“中国好粮油”示范县,全国第三批农村创业新典型县,而田冲村也获得了水稻种植全国“一村一品”示范村、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表彰。
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吴采丽
编辑 向淳
二审 梁圣
三审 刘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