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相关资料图)
“那时,我带着团队,全天紧盯铁水动态,观察铁水亮度、火花、凝固结膜等情况。历经3年,终于形成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操作法。”济南市平阴县玛钢厂铸造工、高级技师张进军回首往事,依旧感慨不已。
1997年,张进军大学毕业后入厂,亲身经历了企业由手工作坊到拥有在岗职工600多人、年产7万吨玛钢管件的自动化、智能化、数字化企业的转变,先后从事设备研发等12个岗位工作,由一名普通职工成长为高级技师。他先后获得“齐鲁工匠”、“中国铸造大工匠”、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、齐鲁首席技师等荣誉。
在生产一线,张进军数十年如一日,耐得住寂寞,扛得住困难,凭借一颗匠心,在厂里扎下了根,并在技术开发工艺改造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。“针对铁水化学成分的控制、模具优化设计、设备改进、铸造厂房优化设计等问题,我研究改进多项操作方法。特别是在改进冲天炉熔炼工艺过程中,我有近半年的时间吃住在厂里,每天在车间十几个小时,翻阅资料、请教专家、与攻关小组商量方案……”经过一次次的试验和改进,冲天炉单炉次熔炼时间达到了24小时以上,年增产1.5万吨,效益增长500万元以上。
“一枝独秀不是春,百花齐放春满园。”张进军说。近4年,他培养了3名技师、62名高级工,进一步强化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技能支持和人才基础。“现在,我的徒弟们每天也会盯铁水。有许多说不出的工作心得,得靠自己长时间积累、去领悟。‘最优’有时候就是‘最不可能’,要大胆尝试,用最不敢想的办法去试,反而有可能成功。” (本报记者郭哲启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