龙抬头·鸿运当头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春风得意二月二,精神焕发好彩头
春节、元宵节的喜庆还余味缭绕,“二月二”又如期而至。农历的二月初二,俗称龙抬头,青龙节亦称春龙节,春耕节,万神都会、土地神诞日,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。
龙抬头
春龙抬首,鸿运当头
“二月二”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,民间将这一天称为“龙头节”。又名“春龙节”、“春耕节”、“农事节”,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,人们迎龙求雨祈丰收。
二月二起源于三皇之首伏羲氏时期。伏羲氏“重农桑,务耕田”,每年二月二这天,“皇娘送饭,御驾亲耕”,自理一亩三分地。后来黄帝、唐尧、虞舜、夏禹纷纷效法先王。到周武王,不仅沿袭了这一传统作法,而且还当作一项重要的国策来实行。于二月初二,举行重大仪式,让文武百官都亲耕一亩三分地。所以这一天又被称为“春耕节”、“农事节”。
”龙抬头“,万物生发、昂首挺胸,扬眉吐气的意思,故自古以来,人们也把二月二这天,作为了一个辞旧迎新、转来好运的日子。
二月二为何“龙抬头”?
春龙抬首,鸿运当头
其实,所谓“龙抬头”指的是经过冬眠,百虫开始苏醒。所以俗话说:“二月二,龙抬头,蝎子、蜈蚣都露头。”表示春季来临,万物复苏,蛰龙开始活动。
从节气上说,农历二月初,正处在“雨水”、“惊蛰”和“春分”之间,我国很多地方已开始进入雨季。古人认为这是“龙”的功劳,而且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极高的地位,不仅是祥瑞之物,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。民间传说里,龙会在“二月二”这天苏醒,腾云驾雾,遨游九天,兴风布雨,降下甘霖,滋养世间良田,也护佑着一代代龙的传人。因此便有了“二月二龙抬头”之说。
二月二·习俗
01
吃龙食
二月二吃饼,曰“龙鳞饼”;二月二吃面,曰“龙须面”;还有“龙耳饺子”“龙眼馄饨”“龙子饭”等。许多普通的食品,都借龙来命名,大概都是为了感谢龙的恩德,感谢龙为人间带来甘雨,带来食物,带来生命。
02
剃龙头
农历二月二是蛰龙升天的日子,北方过年有风俗,正月不剃头,生长了一个月的头发必须得在龙抬头日剃掉。儿童理发,叫剃“喜头”,借龙抬头之吉时,保佑孩童健康成长,长大后出人头地;大人理发,则寓意辞旧迎新,希望带来好兆头、好运气。故民谚说“二月二剃龙头,一年都有精神头”。每逢这天,家家理发店都顾客盈门,生意兴隆。
03
祭社
南方“二月二”祭社习俗,主要在浙江、福建、广东、广西等地区;此外就是形成了既有类似龙抬头节习俗,又以祭社习俗为主的新“二月二”习俗。
土地神古称“社”、“社神”,传说是管理一方土地之神。由于“地载万物”、“聚财于地”,人类产生了对土地的崇拜。
04
敲龙头
东北部分地区在“二月二”早晨,以长竿击打房梁,谓之“敲龙头”。把龙唤醒,佑一方平安。大人小孩还念着:“二月二,龙抬头,大仓满,小仓流。”
中国千百年以来的传统与习俗,
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传说和故事,
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财富。
“二月二,龙抬头”,
希望大家可以舒展筋骨,振奋精神,
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去,
为这一年开个好头!